约4200个字。
《三峡》教案设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班吴玉梅学号:20081010127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和讨论分析来理解涵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三峡美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美,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课文,感受了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春景图,还为我们展现了大地回春时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三峡》,看看三峡的景色是怎么样的,这些景色在不同的季节又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三峡的景色是不是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景一样好看。(板书课题、出处)
二、解题
1、峡是指两山夹水的地方。
2、三峡,大家平时都有听说过三峡是吧?那么三峡指的是那三峡呢?那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呢?(提问1~3个学生,提问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请学生坐下。)(正确答案: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作者简介郦道元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郦道元到底是什么人。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会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我们学习的《三峡》就是《水经注》这本巨著中的一条注解。
四、文意疏通,重点字词、文言句式的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齐读,老师正音、断句。(在学生读之前让他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要认真听,看看学生读得准不准确、断句断的对不对。)
1、需要注意的重要字音:(如果学生读错的就指出)
阙(quē)、重(chóng)恋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朝(zhāo)发白帝、素湍(tuān)绿潭、绝巘(yǎn)、飞漱(shù)其间、属(zhù)引凄异、哀转(zhuǎn)久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