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物我交融 同呼共吸
  ——《我与地坛》自主拟题
琼海市华侨中学 吴荣

【研究目的】
教师拟题,学生答题,天经地义,我们的教学一直奉行着这样的做法。这可以很好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好处自然不必多说。但我们能否反过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来拟题并制作参考答案呢?回答是肯定的。从教学目标看,语文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应有自己的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从教学内容上看,什么内容是难点,学生最有发言权,通过学生出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教学效果看,让学生自己出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最后,从应试能力看,通过学生自己拟题目并撰写参考答案,使学生明白做语文试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应掌握的一些技巧,从而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读题与答题能力。
【研究对象】
史铁生进入了地坛,地坛便成为他栖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作者写地坛,突出的便是这种物我交融同呼共吸的隐秘的精神默契。
令作者感动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地坛的荒芜古旧和生命的依然顽强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作者心灵以强烈的震动。
《我与地坛》一课给我们以生存的示范、生命的启迪,请同学们以这一课为研究实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拟题。
【研究步骤】
1、 自主研读。学生借助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和相关资料、工具书仔细研读课文,遇有不懂之处,可做上记号。
2、 讨论交流。由三人或四人组成学习小组,探讨自主研读阶段不能理解的问题,并交流各自的研读心得。
3、 编拟题目。各小组根据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和课文内容的把握,拟出一些题目,并附出相应的参考答案。
4、 互相考查。各小组将自己拟出的试题与其他小组交换,互相考查,一来检查各自的自学状况,二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试题作出评价。
5、 修正完善。根据其他小组给出的答案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各小组对试题进行补充与修改,力求完美。
【研究成果】
一、 主旨探求类:
1、《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侧重点是地坛、母亲还是生命?从中表现了什么?
答题示例:
侧重于生命。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中,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必然的事情。怎样活的问题,总伴随着人们的一生。母亲只起到对作者生存的启发作用:“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作者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潘宜轩)
2、作者残疾后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看法?整个心灵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题示例:
作者开始认为生命没价值了,后来逐渐产生对生之留恋,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死是一种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要热爱生命,利用好剩下的时光,发挥自己的优势,顽强地开辟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金芝会)
文章为什么要插进“我”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的叙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