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9380字。

  荆州中学2009级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籼米(xiān)  作坊(zuō)  惺忪(xīng) 迄今为止(qǐ)
  B. 袅娜(liǎo)  蜷缩(quán)  折腾(zhē) 长歌当哭(dàng)
  C. 尘埃(āi)  押解(jiè)                 聒噪(guō) 畏葸不前(xǐ)
  D. 伺机(cì)  譬如(pì)              付梓(zǐ)  不落言筌(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蕴藉       辖制       岑寂        应接不睱
  B. 尺牍       央涣       掂量        感恩戴德
  C. 忤逆       罗绮       罪蘖        繁文缛节
  D. 悚然       歆享       砥砺        绿草如茵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除个别受灾严重的景区外,全国其它地方的旅游部门推陈出新了许多短途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丰富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
  B. 面对西方的不客观报道,我们无需像老子说的那样“以德报怨”,但我们也不必锱铢必较,“以怨报怨”。
  C. 月饼并不能代替人们的正常饮食,更不能当饭吃,一定要浅尝辄止。
  D. 在当前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者求职难的情况下,劳动者缺少话语权,为保住一个饭碗,不得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 《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 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新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