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介绍文学常识之后,逐段讲解,最后归纳文言基础知识。配套教案约53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一、导入语
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之类的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为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原因有三:①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guì)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⑧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⑴本纪: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
⑵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活动。
⑶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⑷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
⑸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也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发愤,才写出了《史记》。
三、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战国中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合纵连横: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