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80字。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设计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 潘娟
一、设计思路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的。那浮起薄薄青雾的荷塘,正是他郁闷彷徨的精神写照。但是,那如梦幻一般的清塘荷韵,又何尝不是作者摆脱郁闷、超越彷徨的心灵寄托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那一夜绝美的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只存在于朱自清的心里,那是他找寻回来的,在抑郁苦闷的人生中曾经失落了的精神家园!那清灵飘渺的荷塘,是现实世界的诗意倒影,是个体心灵的静谧归宿。
我们应当借助《荷塘月色》的意境审美来感受并思考朱自清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这些感受和思考,将会有助于学生们省察并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实他们的灵魂,为将来人生路上必然会有的失意和挫折作一些心理(性情志趣)上的准备。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以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惟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
由此思索,才能理解朱自清的躲进书斋,由此思索,才能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模式、策略和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七、课前准备
1、学习准备
2、教学准备
3、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