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620字。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讲 学 时 间 班 级 姓 名
  鸿门宴 新   授 4课时 2011年9月  
  高明区纪念中学高二级语文科学案 执笔:高勇  审核: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高勇
  【学习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
  【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预习】
  1、文学知识
  (1).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2)、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2、识记字音
  ①“王(wàng)关中”    ②“说(shuì)项羽”    ⑤道芷欲间(jiàn)行
  ③“好(hào)美姬(jī)   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 ⑥“为(wéi)龙虎”(变成、化作)
  3、通假字、异体字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拒/内─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
  (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