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60个字。
《陋室铭》教案设计
执教者:蔡蔷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了解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感受、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3、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掌握文言词汇。4、富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5、理解“铭”及其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4、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进行分析,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预习陋室铭,朗诵全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2、查找课外资料,初步了解“铭”文。3、查找资料,了解文章作者刘禹锡。
二、导入(老师提问、PPT显示)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都有什么经典人物和经典的情节呢?(请学生回答)
看来大家对三国中的人物都印象深刻啊,那么相信对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也不陌生。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请诸葛亮,人常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莫问出处”,刘备正是独具一双慧眼看到了诸葛亮这个人的大智慧,故而虚心求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成功、成大事,是否具有大智慧跟他所处的环境有没有关系呢?对,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大家知道毛泽东闹市读书的故事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但是他并没有受到闹市嘈杂环境的干扰,反而是聚精会神的读书,培养自己的静心、恒心。我们评判一个人不能直接根据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诸葛亮虽处茅草屋中,但却不能掩盖他身上的光芒。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也居住在陋室当中,那么他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又有什么陋室掩盖不住的光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文章《陋室铭》(板书陋室铭刘禹锡),根据他自己的描述来体会诗人内心的世界。
三、课文分析与朗读
(一)首先,大家看本文的题目——陋室铭,课文的注解①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一直到现在还广泛使用的功能相近的一种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座右铭)陈毅元帅的座右铭便是: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警戒自己。那么我们就进入正文的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