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20字。

  “藤绞杀树”材料作文导写
  【材料】
  在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看起来几个人才能合抱的粗大树干,竟然是碗口粗的藤相互攀援而成。从错杂盘绕的空隙间将头探进树心,朝上望去,空洞的树心宛如一口深井已没有树的踪影,而冲出密林树顶上争夺阳光厚爱的绿叶已经分不清是藤的还是原来树的。这是森林里的一种奇特现象,藤寄生于树生长,树却慢慢死去。
  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分析】
  藤相互盘绕而形成了“树”,树却空洞如同深井。为争夺阳光,藤不断努力终于占据了优势,而树却不思进取而最终丧失生命。
  首先,立意定位“奉献”是不妥的,因为这个观点成了“齐物论”,而藤和树并非一个物种。如果照此观点推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尽力“奉献”就是,何必抗争;为何不“成全”日本,使其“枝繁叶茂”,让中华民族把生命“奉献”给大和民族,中国虽死,死而无憾?
  其次,定位为“竞争”是不到位的,因为在这次藤和树的较量中,结果已经出现了,弱小的藤占了上风。而竞争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不是结果。
  定位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不到位的,同在一片阳光下,为什么结局不同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我们是人,必须对这种“胜王败寇”的反动的历史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知道以卑鄙的手段(如“长在别人的身体里吸收养分”的依附)得到的胜利是为人类所不齿的。
  定位为“自立”也是不妥的,因为在这个森林中,树应该是自立的榜样,但它却死去了;藤是依附的代表,却枝繁叶茂,这不恰好是反证吗?
  定位为“排除干扰”是比较恰当的,藤可以看作是人生的干扰(但绝非“困难”“苦难”“灾难”“缺陷”),排除干扰,才能枝繁叶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伏尔泰有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小处不可随便啊!
  定位为“善假于物”是明显的强盗逻辑,这样立意是危险的。
  那么,最佳立意应该是什么呢?——自强。本材料正好体现了这个主题。请看:藤虽然弱小,但也有争夺阳光的权利,经过努力最终长成大“树”;而树本来有强健的根基,却由于自己不努力进取,最终丧失了生命。让寄生者胜利,这本来就是树的悲哀。所以唯有自强,才能取胜。
  还可写成寄居的可怜可恶可恨,反对啃老一族;写成付出也要看清对象,要懂得为谁辛苦为谁甜 。
  【范文】
  自强者胜
  热带雨林中的藤依附于树,生长得枝繁叶茂,而树却在藤的压榨缠绕之下渐渐死去。藤繁茂而树死亡,充分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强者胜。
  藤在热带雨林中是弱者,它自身不够强壮高大,无法自立于繁茂的树木之“林”,但凭借自己的不断进取的信念,凭借自己顽强拼搏的决心,最终赢得了光明;而树扎根于泥土,不谄媚投靠,也不巧取豪夺,完全可以自立于世,参天摩云,但最终却因自恃高大而不思进取,转身“零落成泥”。这是多么可悲啊。由此可见,自强是多么重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无不由自强为始。没有西周的奋然崛起,哪有暴商的灭亡,哪有800年之久的国运?没有秦国历代君主的不断积累、蓄势待发,哪有大秦帝国的辉煌气象,哪有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万里河山?也正是因为刺股苦读的自强不息,苏秦才能以卑贱之身一跃而成为佩带六国相印的天下名士;也正是因为怀有“精忠报国”信念的自强不息,一代名将岳飞领导的宋军才能够屡战屡胜,令金兀术闻风丧胆!
  自强不息——大至国家,小至个人,无不以自强为本。从国家来说,没有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如何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没有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哪有2008年中国奥运盛典的辉煌,29个大脚印绽放在北京的夜空的璀璨?从个人来说,没有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实验,哪有杂交水稻的世界奇迹?没有马云的顽强拼搏,哪有“阿里巴巴”网络交易平台的风生水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