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课题:窦 娥 冤
教者:内蒙通辽市第一中学   杨 颖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关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元杂剧知识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A、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B、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净(大花脸。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A、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B、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动作、武打和舞蹈。
C、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语)。
三、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与郑祖光,白朴,马志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把关于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