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第二轮复习用)
专题一 语音
【题型探究】
《考试说明》对语音考核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题,除了1999年和2000年没有考之外,年年必考。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yàn)误读为“yìnɡ”,“床笫”的“笫”(zǐ)误读为“dì”等。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ī”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误读为“tīnɡ”等。
语音题在高考中出现过的题型有:
1.单考认读。如1993年题,1996~1998年题,2001年~2003年题。
2.字形与字音结合起来考查。如1991年题,1994年题,1995年题。
3.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如1992年题。
从2001年恢复考查语音以来,语音题一直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在第Ⅰ卷中单独设置一个选择题,赋分3分。其具体的形式有:
1.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2.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
3.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4.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综观近年高考识记字音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本能力点所命试题的基本趋势。
1.所考及的汉字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且经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率不高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等,一般不考。
2.《普通话审音表》中的字占重要席位。
3.形旁相同的字是考查热点。
4.题支设计干扰有效,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作答区分度明显。
5.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6.近五年考及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
【典例解析】
【例1】(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答案】B
【解析】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普通话语音的题目,曾经停考过几年,从2001年起仍然作为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的一项内容。2003年语音试题与往年特别是2002年的试题相同的是,不要求考生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汉字的字音,也不给出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包括没有给出一组词语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汉字的字音是否相同。跟去年不同之处则是考查内容改为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要求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出这类题目的目的除了考虑到每年语音试题的题型应有一定调整外,主要还是因为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同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和“(不寒而)栗”的读音都是“lì”。其中除“莅临”一词考生可能会略感生疏外,其他的几个词语都是常用或常见的,其中考查读音的汉字也不冷僻,考生应该能够正确辨识。而其余3组都包含1个与其他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字:如A组中的“盥(ɡuàn)洗”,不读作“huàn”;C组中的“雄关险隘(ài)”,不读作“yì”;D组中的“谄(chǎn)媚阿谀”,不读作“xiàn”。
【例2】(2003年春季高考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桎梏(ɡù) 畸(jī)形 一曝(bào)十寒 刚愎(bì)自用
B.塑(suò)造 炽(chì)热 瞠(chēnɡ)目结舌 一蹴(cù)而就
C.发酵(jiào) 愤懑(mèn) 如火如荼(tú) 秣(mò)马厉兵
D.潜(qián)伏 筵(yán)席 面面相觑(qù) 垂涎(yán)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