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论证
温州22中 刘相春
一篇议论文总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论证得高明,观点就鲜明,论证得精巧,分数就提高。
怎样论证才是高明精巧呢?这就得摆事实,讲道理,就得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得善于证明,善于推理,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通常的论证步骤首先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是构思怎样去论证这个观点并收集材料、选择论据,再次选择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与论点、论据是统一的整体,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还记得历史名篇宋朝苏洵的《六国论》吧,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例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六国论》之所以千古流传,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论证严谨有序,精当巧妙,论证方法灵活恰当。
有篇高考作文《机遇》,其论点是“机遇只是成才的偶然因素,真才实学才是成才的根本”。文章引用了巴斯德的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选用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一事,并分析了历史上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是“机遇”也可能是“厄运”的道理,同时以“机遇是成才的催化剂”作比喻,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
高分作文证明:事例论证,胜于雄辩;引经据典,画龙点睛;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正反对比,观点鲜明;引申类比,耐人寻味。
对于上述论证手段,请同学们务必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在一篇文章中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二、三种。
事例论证,胜于雄辩
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令人信服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让事实说话,使论点有根有据,增强说服力。这种方法也叫例证法。
作为事实的论据,应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以及有关的数字统计资料等。在论证过程中,要防止“观点加材料”的简单拼合,应该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事例跟论点真正挂上钩。不分析,只摆出一堆事例,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会有堆砌论据的毛病,给阅卷者留下扣分的“把柄”。“分析”是指点出事实的内涵,让事例和论点联通起来。“分析”不要拖沓重复,点明含义和关系就可以了。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先摆观点,后列举事实。有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内容是“从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文章的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2)先列举事实,再与观点相结合。请看高考作文《机遇》的一段:“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边举例边议论。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份高分卷子中有这样一节文字:“只有今天在中国土地上奋斗的人们,才使‘忧’和‘乐’具有了崭新的含义。我始终认为,古往今来,恪守这句名言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做得最彻底的是敬爱的周总理。他一生奋斗,不谋私利。他的那间棚顶已破的卧室,他的那件补了又补的衬衣,是众所周知的!他身为国家总理,要‘乐’是容易的。然而他时刻挂在心上的是国家还很贫穷落后,人民还在过比较清苦的现实。他患了癌症,想到的还是人民的‘忧’和‘乐’。”
总之,运用事例论证,既要善于精选典型事例,又要善于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