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约13740字。
《狼专题》教学实践报告
一、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专题的设计是这套苏教版教材训练系统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训练都会得到加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专题教学。
《狼》专题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内容,被安排在第五单元后。本专题分为“阅读积累”、“思索质疑”、“讨论研究”三个层次进行。通过对“狼”这一话题的探讨,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查阅和搜集资料、阅读感悟、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去收获。从而让学生对狼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阅读、想象、领悟逐渐上升到思辨、表达、创新。这一专题是“建构主义”学习的集中体现,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它把听说读写打通,学科间打通,课内外打通,能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
因此,我运用了活动式教学理念来设计本专题教学,整节课,我模拟一个谈话节目的现场,请出了虚拟的主人公——狼,让他全程参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课的伊始,我就跟学生说: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他”是谁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顺势说:考考你:对于“他”,你知道多少?(可以从习性及种类等谈起。)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狼的习性,为后续的三个活动奠定基础。接下来,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探索中西方语言中狼的形象;活动二:探究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活动三:辩论,辩证地看待狼。通过这三个活动,将对狼的研究引向深入,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狼,建立一个对狼这样的事物认识的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参与的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语文基本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实践过程
(一)导入新课——狼知识知多少?:
此环节通过创设一个模拟谈话情境——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他”是谁呢?引出模拟的教学主人公——狼,然后了解学生对狼的知识了解多少,设置了问题:考考你:对于“他”,你知道多少?,
(投影出示狼的图片和狼的介绍。)
(二)活动一:中西方语言中狼形象探究
此环节通过自创的一段文字——狼的独白一:“我”是一只狼,生活在无垠的旷野中,虽然“我”生性残忍,但也是生活所迫。何况“我”也曾为人类的语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你知道吗?由此引导学生了解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等语言知识。接着抛出一个问题:从搜集到的有关成语、谚语、歇后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并且结合网络资源,每人至少找出狼的谚语、成语、歇后语各10条。课上通过组内旋转木马式交流,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充,然后随机各抽取一组测试,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知识掌握的最大化,并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此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抛出的问题,安排学生小组讨论:1、组长有序安排,每人发言,记录员将关键词记录下来。2、随机抽出两个小组,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发言时要有理有据,既讲结论,又讲理由,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中西方语言中狼的形象,以及人们的态度,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二:文学作品中狼形象探究
此环节通过自创的一段文字——狼的独白二:听完了你们的讨论,“我”的内心无法平静。虽说“我”对人类的语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我”在生物界英勇无比,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我”充满恐惧与厌恶,因此“我”常常受到人们不公正的对待。其实,我也有值得推崇的地方啊。不信请你来看看毕淑敏的文章《母狼的智慧》和聂还贵文章的《野狼》吧。由此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中《母狼的智慧》古文《狼》以及教师准备的课外阅读文章《野狼》。
然后通过三个阅读思考题:(1)请你认真阅读《母狼的智慧》,思考:文中的母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2)阅读《野狼》,你一定会被那只野狼深深感动,它最感动你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3)课后你也一定读过其他的文章,请你说说:狼还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要求: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在文中作批注),后小组合作(要求:首先每位同学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录员记录组员观点和根据,然后由发言人总结发言。)
最后质疑:为什么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狼的形象各不相同呢?以此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四)活动三:辩证地看待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