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7460字。
哈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10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莫使金樽空对月 D.小知不及大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吾得兄事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④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⑦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⑧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⑩某所,而母立于兹
A.①⑧/②③⑥/⑦/④/⑨/⑩ B.①⑨/②③⑥/④/⑤/⑦/⑧/⑩
C.①⑧/②③⑨/⑤⑥/⑦/④/⑩ D.①⑨/②③⑤/④⑥/⑦/⑧/⑩
5.下列句子中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网上盛传著名词作家张俊以创作了一首名为《坑爹》的歌曲,是为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所写,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老朋友李双江减压。
B.上周五,跋涉了5个月的2011快乐女声落下帷幕,“黑马”段林希出人意料地坐上总冠军宝座,之前的夺冠热门洪辰与刘忻则分获亚军和季军。
C.从25日零点起,全国铁路部门新的退票费规定,开车前退票费由原来按每张车票面额的20%计收下调为按5%计收。
D.他在来信中不无感慨地说,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镕基讲话实录》于9月8日上市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品头论足,大加赞赏。
B.在哈尔滨的街头,市民经常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令人觉得十分别扭。
C.易立的国字号生涯非常坎坷,不是遭遇伤病缺席大赛,就是屡屡在最后时刻被裁,即便代表国家二队比赛,也总是铩羽而归。
D.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B.我迷上网络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拿出手机上网,长此以往,我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C.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D.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来势汹汹,昨日全市各级各部门严阵以待,全面做好防抗强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9.下列有关“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经”作为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10.下列表述不属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广泛流传的机会,没有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只被少数读书人推崇。
C.《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D.《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9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