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40字。
2012高三语文一轮练习: 4.14论民本 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5)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1.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解析:选D。A项能够;B项求得;C项通“德”,感激。
2.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选A。B项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C项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D项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3.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 ②所欲与之聚之
③民之归仁也 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⑤诸侯皆为之驱矣 ⑥今之欲王者
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解析:选C。①③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⑦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②⑤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⑥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指示代词,这,此。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2)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文意,补出有关的内容。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刚好相反,它说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儿光明,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