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10600字。

  无锡市第一中学
  2011—2012学年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
  A.望风披靡(mǐ)     间(jiàn)不容发    否(pǐ)极泰然      相濡(rǔ)以沫
  B.暴殄(tiǎn)天物    同仇敌忾(kài)     汗流浃(jiā)背     咬文嚼(jué)字
  C.瞠(chēng)目结舌   宵衣旰(gàn)食     敛声屏(bǐng)气    猝(chù)不及防
  D.斐(fěi)然成章     心广体胖(pán)     饿殍(piǎo)遍地    犄(jī)角之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
  B.文章在讲述每个小故事的前后常有一些议论,这些议论是为了抒发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之情。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找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     )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关键词语:     ▲             ▲             ▲             ▲
  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民 ,                   ;对生活,                     ;对人生,                        ,一切纠纷烦恼皆视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
  ①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
  ②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
  ③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志吾梦云                  志:记录
  B.孺公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C.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玉岩公正直爱国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杏花书屋是作者的友人周孺允根据祖父玉岩公的愿望,扩建了玉岩公的住所,根据祖父的梦境构建而成的。
  B.玉岩公先为御史,后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有等到回归故里便去世了,周孺允兄弟也在外漂泊了数年。
  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了玉岩公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   )
  A.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
  B.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
  C.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