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90个字。

  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
  七年级()班
  科目 设计人 授课人 学生姓名 授课时间 学案时数 总课时数
  语文 刘虎鹏   2011.10        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19.山市
  学习目标 1、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本文《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2、主题解读
  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描写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山山市的景象。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奇景,人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3、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一、【预习质疑】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青冥()(2)碧瓦飞甍()(3)睥睨()
  (4)窗扉()(5)逾时()(6)倏忽()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2)相顾惊疑()(3)念近中无此禅院()(4)始悟为山市()(5)连亘六七里()(6)历历在目()(7)黯然缥缈()(8)或凭或立()
  3、本文很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语,请摘录出来,并说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4、翻译下面句子。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二、【展示探究】
  5、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