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0字。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朱仲莉
  课前准备:
  1、  诗歌朗诵角色分配
  2、  搜集有关的爱情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国的民歌中,有许多传唱爱情的杰作。如:入山但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树生藤枯缠到死,树死藤生死也缠。这里“藤”和“树”分别代表什么?
  生:“藤”代表男性,“树”代表女性。
  师:说得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树生藤枯缠到死,树死藤生死也缠”,你们如何看待女性这种对于爱情的态度?
  生:我觉得民歌表达的爱情很热烈。
  生:这是琼瑶笔下的死缠烂打式的爱情。(生笑)
  生:敢爱敢恨,也没什么不对。
  师: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不妨来听一听诗人舒婷对爱情的看法,听一听她代表女性所作的关于爱情的独立宣言。(板书课题《致橡树》)
  二、诵读感悟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在她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请注意,她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生读)
  生:她没有读出感情,好像太平淡了。
  师:你来示范一下。(生读)
  师:读得很好,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但也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订正字音:慰藉   )
  师:你们认为读这首诗应该注意什么?
  (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首先要读准字音,如:慰藉、霹雳、流岚、虹霓等。其次,应把握感情基调,读出内在的感情节奏。这首诗不象民歌那样热烈奔放,它是理智而冷静,坦率而有个性的,没有求诉,没有矫情,读时要把握住感情的分寸。
  师:下面,我们按上课之前的分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男女生对读,教师参与。见附录)
  三、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请同学们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诗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形象?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回答,教师边小结边板书。见附录)
  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把诗题看作是女性对男性的表白。那么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
  生: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足下的土地。”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和传统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见附录)
  四、美点感悟
  师:欣赏诗歌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要体会情感。
  师:对!这一点同学们刚才在朗读的时候做得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