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0730字。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2级2011~2012学年度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钥匙/汤匙 仿佛/佛手瓜 馄饨/囤积居奇 啧啧称羡/令人咋舌
B.驻扎/扎实 胳臂/长臂猿 伎俩/仨瓜俩枣 泾渭分明/不胫而走
C.载重/载体 着装/干着急 盥洗/款款深情 铩羽而归/大煞风景
D.歼灭/悭吝 模块/俏模样 友谊/心仪已久 金瓯无缺/呕心沥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蛰居 如鲠在喉 毁家纾难 言必行,行必果
B. 上阕 少安毋躁 食不果腹 事实胜于雄辨
C. 扫瞄 莫衷一是 明火执杖 风马牛不相及
D. 蒸汽 要言不烦 蜂拥而上 可望而不可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对周丽的见义勇为之举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讥讽她爱出风头。
B.日常生活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C.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D.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带来的沉重压力,使得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政策,竭力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
B.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C.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D. 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因此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