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60字。

  一样送别两样情——离别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实录
  晋江安海职校(鸿江中学)王翠微
  上课时间: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下午第6节
  上课地点:安海职校(鸿江中学)实训楼5楼第9多媒体教室
 
  (课前板书两个标题:《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翻开166面。我们今天要学习两首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请一位同学把第一首《淮上与友人别》读一遍。
  一生读,较平淡。
  师:再请一位同学把第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一遍。
  另一生读,稍好一点。
  师:这两首诗所讲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举手):这两首都是送别诗。
  师:从诗歌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写送别的呢?《淮上与友人别》这一首?
  生:标题有一个字——别。
  师:还有没有?
  生:……
  师:下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呢?(有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送别诗呢?)
  生:标题中有一个“送”字,诗中“与君离别意”。
  师:说得好,请坐。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送别诗,它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数量很多,而且写得很好。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那都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板书:宦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同是宦游人”,那么什么是“宦游”呢?(出示幻灯片1介绍)宦,做官入仕。宦游指封建文人外出求官或做官。“宦游”现象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孔子就曾经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得到任用。汉朝以后,读书人要求得一份官职,一般要外出,去游历大川名山,或者去拜访当时闻名的经师大儒,或者是到京城求显贵帮他们推荐,这样就往往要抛下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几年几十年都回不了家。那些已经当官的,也时常需要到外地做官,或者是犯了错误遭到贬谪,到偏僻荒凉的地方去做官。“宦游”现象造就了中国的送别诗文化,它们共同的情感特点是哀怨凄苦。为什么这么哀怨?因为离别就意味着将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为什么这么凄苦?离别就意味着远离亲朋好友,漂泊异乡。
  师:(按出下一张有地图的幻灯片)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好朋友,甚至他们自己,要漂泊到哪里去呢?我们先来看第一首《淮上与友人别》。哪个诗句告诉我们,他们要去哪里?
  生:“君向潇湘我向秦”。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生:你要去潇湘而我要前往秦地。
  师:句中“潇湘”和“秦”分别指哪里?
  生:……
  师:看注释5和注释6。
  生:潇湘,是在今天的湖南一带。秦,注释6告诉我们,秦指的是当时的都城长安。
  (幻灯片2:师点击,上出现“潇湘……”“秦地……”)
  师:对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