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00个字。
《我和你》作文点评创新课例
▲课例:
时间:2009-4-20 第11周星期一第六节(下午第一节)
上课班级:初三(9)班
点评目标:
1.通过点评,让学生激活思维,正确理解题目中的“你”,正确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正确选择写作的角度;
2.进而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好习作。
点评背景:
1.原题是:“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听了这熟悉而优美的歌词,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我和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未经点拨就写作此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正确理解好这题目,并写好这篇作文,有助于激活思维,提高写作迁移能力。
3.老师阅读完全班同学的习作。
点评过程:
一.以奥运主题歌曲《我和你》导入。
老师先以“神话”旋律唱“我和你”的开头几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除学生午后的困倦)。进而要求全班齐唱奥运主题曲旋律的“我和你”。
二.结合学生习作进行写法点评
(一)要正确理解题目中“你”的涵义。
1.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是什么意思?“你”指谁?(指的是来自五洲四海的运动员、观众或其他国际友人。)
2.上周我们写的作文题就是源于这首主题曲。但在这个作文题中我们不能再把思维局限于此。那么你作文中的“你”是写谁的呢?
①提问:陈奇、郭演、易敬超、王嘉诚、王沛伦、陈锡枝、许伟聪、周燕雯等同学(归结为:人,个人,一类人都可以);
②提问:曾少东、王绍球、王健平、孙嘉敏、王鸿博、陈淑贤等同学(归结为:物,具体的,抽象的);
③提问:王宣雅等同学(景);
④提问:陈嘉欣、方静仪,你作文中“我”和“你”各是什么?(归结为:虚化的东西)
小结:“你”可以指人,包括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甚至是陌生人乃至整个人类;也可以指物,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书籍文具等,包括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东西。由此可见,“我和你”几乎能够涵盖整个世界。
当然,也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如陈嘉欣、方静仪所说的,将自己虚化为物。也比如将“我”虚化为一棵树,将“你”看作是养育“我”的大地,借树的口吻来抒发对大地的感激与热爱。我们黑板下面贴的“节能减排”优秀征文中哪一篇也用了这种虚化“你我”的手法?(陈晓琳那篇《寻找熟悉的绿》)(后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