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湖山沉思
山东昌乐 刘海涛

(一) 提示点拨
目标点击:
“湖山沉思”这个板块选取了两篇译文,具有相似性,也有区别。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两位作家相隔的年代不远,都有一段在荒野居住的经历并依据这些独特的经历下了本专题的两篇选文。不同点在于,梭罗的《寂寞》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像山那样思考》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很多理性的思考,感性是形式,而理性则是内容。
目标可以锁定在以下几个几个方面:
1. 感知两篇文章的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体味《寂寞》中蕴含的哲理和细腻和心理刻画。
理解梭罗对人与自然关系形象阐释,明白作者的用意在于表明:自己是大自然的最普通的一员,并不具有高于其它生灵的特权。这样就能正确理解梭罗对寂寞的理解,寻找出梭罗所说的“寂寞”的两层含义,体会梭罗所崇尚的寂寞的境界。抓住细腻的心理刻画,是打开这层哲理的钥匙。
3. 体味《像山那样思考》一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那一声狼嗥是《像山那样思考》的文眼。我们可以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
忧虑意识。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的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4. 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
《寂寞》一文,梭罗的笔下是自然而无拘无束的心灵的牧歌情调。语言,平静,舒缓,安适,和谐,自足又不乏激情。文章在生动的描述之后,作者评述道,这样的生活是寂寞的,“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他笔锋一转,诉说这样的生活能够拥有最甜蜜的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在娓娓叙说中,梭罗试图让读者领会到,自己确实“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相反,瓦尔登湖却是孤独的。作者承受着大自然给他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并由衷地礼赞它们。
《像山那样思考》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像。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回归于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重点聚焦:
1. 理解两篇文章所表现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2. 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
难点指津
如何把哲理思考蕴含在形象生动的散文语言之中,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学习写作的难点。
(二)自主探究
积累应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驯服   
迸发   
嬉戏  
搅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