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730字。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抚州一中  谢允根   黄洁                      考试时间:2011年8月23日
  说明: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⑴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⑵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渐染(jiān)    悚然(sǒng)      凫水(fú)        汗流浃背(jiá)
  B.拘泥(nì)      穴居(xuè)       聒噪(guō)       病入膏肓(huāng)
  C.轻佻(tiāo)    饿殍(piǎo)      剔除(tī)        大雨滂沱 (pāng)
  D.篡(cuàn)位    精髓(suǐ)       隽永(jùn)       不假思索(ji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安详      凑合      融汇贯通      绵里藏针
  B.脉搏      辐射      防碍      一成不变      相辅相成
  C.诀别      赋予      凄厉      气喘吁吁      随声附和
  D.裨益      缅怀      笼络      暗度陈仓      两全齐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        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②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           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③中国队在旅行途中与宿敌韩国队            ,且在抵达多哈时,两队还为进驻酒店展开了一场激烈“角逐”。
  A.逐渐     渡过     不期而遇          B.逐步      渡过     不期而遇
  C.逐步     度过     不期而至          D.逐渐      度过     不期而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属工具和技术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脑、体劳动分工、城乡分离、贸易发展。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D.中国人听戏,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表演得精彩,全场欢呼喝彩,这是“满堂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四严”之中深藏敬畏。
  B.杭州目前已经明确表示,要在5月份推房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业界一度十分期待的“红5月”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静默期”。
  C.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D.中国对于百科全书是舶来品,从倡导编纂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到第一版的横空出世,再到第二版的与时俱进,前后历时30载。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关羽在东吴被害,张飞立即起兵报仇。因为丧兄心痛,他经常醉酒并随意打骂军士。末将范疆、张达无故被鞭打,心生怨恨,就趁张飞熟睡之际将他杀死,投奔东吴去了。(《三国演义》)
  B.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堂•吉诃德》)
  C.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席上,冯乐山向高家提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慧,并建议马上订婚,高老太爷一口应允。(《家》)
  D.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病亡,悲痛欲绝的贾珍决心为儿媳妇操办一场隆重体面的葬礼,然而妻子尤氏这时却偏偏卧病在床,不能料理家事,于是贾珍想到要请精明强干的王熙凤过来帮忙。(《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陶瓷之路”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但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到了近代,与国外相比,陶瓷业却落后了许多。近几年,由于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努力,现代艺术瓷开始被海外收藏家关注,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