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360字。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材料汇编
兴化市高三语文中心组
二0一一年元月
必修1
(一)劝学
一、重要实词
1.跂:提起脚跟,踮起脚。
课文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 文: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迁移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指宋国)远?跂予望之。(《诗经•卫风•河广》)
译 文:
2.假:凭借,利用。
课文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 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迁移句: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吕氏春秋•用众》)
译 文:
3.跬步:半步,跨一脚。
课文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 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
迁移句:跬步无已,至于千里;覆簣而进,及于万仞。(《北史•魏收传》)
译 文:
4.用:因为。
课文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 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蚶夹,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
它用心浮躁啊。
迁移句: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节选自《论衡•订鬼篇》)
译 文:
二、重要虚词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此(彼)”,在这里(那里)。
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助词。⑴句末词气,“了”“呢”等。
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⑵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盘盘焉,囷囷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3.代词。⑴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迁移句: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
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崤之战》)
译 文:
三、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
格式:①“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中心语+之+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③“中心语+定语+者”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课文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 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
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迁移句: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 文:
(二)师说
一、重要实词
1.身:自己。
课文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