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70字。
回眸一笑百媚生——《谈作文画龙点睛的艺术》课堂实录
师:大家看大屏幕,谁知道“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写谁的?是什么意思?
生:是写杨贵妃的,是写她的漂亮。
师:这位同学知道的挺多的。是的,这句话是白居易写在《长恨歌》里的句子,是赞美杨玉环回眸一笑的无限魅力的。那谁来说一说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是指什么样的句子?
生:是指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师:对。今天,我们来谈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艺术。之所以老师引用了这句诗,是因为我觉得一篇文章好的结尾常常令读者眼前一亮、爱不释手,起到余音 绕梁、回味无穷,引起读者共鸣、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当然文章结尾有好多种,如戛然而止、给人遐思式,情景交融、给人美感式等。今天我们只来研究“画龙点睛”式的结尾——即在叙述经历、见闻、故事、寓言等后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人间真情的句子。刚才谈到画龙点睛的结尾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呢?怎么样才能写好这样的结尾呢?今天我和同学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篇课内文章的结尾(屏幕显示)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段文字。
生(齐读):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师:这是美国作家莫顿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这篇文章记叙了小时候在爸爸指导下从悬崖上下来的一次历险经历,这是文章的结尾一段。谁来说一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特点、作用以及它所揭示的人生道理。
生:这段文字富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它有多么大,只要一点一点地去解决,最终会战胜大困难。
师:理解得挺深刻的。你觉得这个解决困难的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生:有,我遇到困难也像他那样,一点一点去解决,感觉困难就没有那么大了。
师:看,这个画龙点睛的结尾多么有意义啊。作者不仅自己受益匪浅,还让读者受到启发,这就是这种结尾的魅力。
师:现在我把结尾改一下,改成“遇到困难时,我就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解决小困难,从而最终战胜巨大的困难。”这样好还是原文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改后的好。因为改后的更能把文章的意义揭示出来,让读者更明白。
生:我认为改后的不好。因为改后的太直白,不如原文含蓄,并且改后的与文章内容扣得也不紧密。
师:我也认为原文的结尾好。原因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那样,好的画龙点睛式的结尾,阐发哲理时,应紧扣文章内容来阐发。(出示:写画龙点睛式的结尾应注意的第一项原则:首先要紧扣文章内容、不能偏离主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再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师:请同学们理解一下《社戏》这篇文章的结尾的深刻含义。
生:这两句话表面写对那夜的豆和那夜的戏的怀念与赞美,表达的是对故乡的回忆和留恋。
生:其实那夜的戏让人看得“呵欠连连”,那夜的豆也只是普通的罗汉豆。只所以难忘,是因为那夜的戏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看的,那夜的豆是和小伙伴一起吃的。这两句话表现了“我”对自由自在、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师:这个同学分析得真好。是的,这篇小说通过童年时代和小朋友们去看社戏的经过,来表达对自由自在、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个结尾很好地表达了本文所表现的中心。所以,画龙点睛式的结尾,也可以是抒情议论式的,抒发真挚的感情,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两个结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