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6270字。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模块结业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浦 涛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16分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 操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仍然安然无恙地在教室看书、做作业。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是几代航天人百折不挠、大力拼搏的结果。
B.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C.“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芳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D、近来,网络传媒的可信度遭遇冲击,“百度排名”首当其冲,受到众多商家的质疑。
3、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③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
④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 ⑤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A.④③①②⑤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⑤⑦/③/⑥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