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
富阳中学 无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深入鉴赏文章的情与理,体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理。
能力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情感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人物生平和文章背景:
1、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人间喜剧》中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其代表作。
2、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3、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
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代,又在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
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了悲痛之中。雨果痛悼一代伟人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1850年8月22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演说。
二、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深入鉴赏文章的情与理,体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理。
三、文章内容分析。
1、 分工朗读课文,画出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语句。
思想感情脉络:悲壮——激越——景仰
文章的基本思路:悼念——评价——讴歌
2、 四人小组讨论,揣摩你找出的句子的含义,归纳雨果从哪几个方面给予了巴尔扎克怎样的评价。
3、 方法指导:
一、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二、 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三、 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4、四人小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