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90字。

  高考作文必考“六道题”全解析
  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和对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命题思路和方向的研究,结合新课标实际及各地分省命题的趋势,我们发现,只要能密切关注“四个关系”与“五个层面”,我们就能把握住高考作文命题的核心。
  “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倡导公平竞争,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学会沟通,学会尊重与宽容,学会赞美与鼓励,倾听他人,善待他人,团结协作,感悟亲情、友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2)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则,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呼唤法律意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等。
  (3)人与自我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的追求,关注人生规划,关注健康问题(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人格的、个性的人),注重内心的探索与自我反省,促进自身发展等。
  (4)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自然,关爱自然,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树立环保意识,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五个层面”,即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
  高考作文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即高考作文一定会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大家在备考时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而这“四个关系”与“五个层面”体现在具体的试题之上,就是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高考作文必考“六道题”——“哲理思辨”题、“人与自然”题、“生活情景”题,“价值观念”题、“诗词格言”题、“文化现象”题。只要大家在备考之时牢牢掌握了这“六道题”的写作方法,那么无论大家在高考中遇到了什么类型的作文题目,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神。
  (1)“哲理思辨”题。哲理思辨是检验一个人处世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的几年中,同学们都学习过辩证法,学习过对立统一等观点,而考纲也明确要求中学生应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学生进入大学、社会后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哲理思辨”题也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极为青睐的命题类型。例如2008年高考北京卷“对‘瓶子满了吗’小实验的讨论”材料作文、上海卷“郑板桥书法”材料作文、安徽卷“变道超越”材料作文,2010年高考全国卷I“猫抓老鼠”材料作文、四川卷“关于点、线、面、立体的哲思”材料作文、福建卷“《格林童话》成书经过”材料作文等试题都属于“哲理思辨”题。
  (2)“人与自然”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话题了,但由于近几年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所以这一话题再度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比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显然是从“生态平衡”方面设题的;由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也容易想到“天人合一”的命题思路。而2010年高考江苏卷要求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更是直接举起了绿色、环保、低碳的大旗。
  (3)“生活情景”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有意拉近考生与生活的距离,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常常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景来命题,考查考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事件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这类试题新颖、别致,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和宿构。例如2008年高考上海卷“他们”命题作文、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命题作文,2009年高考四川卷“熟悉”命题作文、湖南卷“踮起脚尖”命题作文、湖北卷“站在    的门口”半命题作文,2010年高考广东卷“与你为邻”命题作文、重庆卷“难题”命题作文等题目都是典型的“生活情景”题。
  (4)“价值观念”题。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个人素养的体现。比如2008年高考辽宁卷“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材料作文,2009年高考新课标卷“关于诚信、善良的思考”材料作文,2010年高考北京卷“仰望星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