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6970字。

  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试卷
  罗念亨     2011、10、10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遒(qiú)    寥廓(kuò)    谦逊(xùn)   长歌当哭(dāng)
  B.踟蹰(zhí)   屠戮(lù)    愤懑(mèn)    嘉言懿行(yí)
  C.殒身(yǔn)    颓圮(pǐ)    箕踞(jī jù)  涕泗交流(sì)
  D.佳肴(yáo)   锭(dìng)子   攒射(cuán)     生杀予(yú)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依晰   涟漪    气势磅薄   诎诎逼人
  B.萧瑟   寂寥    张灯结彩   星辉斑澜
  C.弄堂   诽红    黯然失色   博闻强记
  D.尸骸   作揖    叱咤风云   绿树成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
  (2)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摇尾乞怜,显出一副       的奴才相。
  (3)他嘴巴特别       ,多拗口的“绕口令”都难不住他。
  A.寥廓   实足   利索       B.辽阔    十足   麻利
  C.辽阔    实足   麻利      D.寥廓   十足   利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批文物装在3个集装箱,共47件,是美国海关近年在进出口环节查扣、经我大使馆和国家文物局多方运作得以归还的。
  B.针对康菲公司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C.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你认为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经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节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
  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二、诗歌鉴赏(6分,每小题3分)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不必讶异,                 你记得也好,
  更无须欢喜——               最好你忘掉,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她)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该诗用朴实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