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0120字。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2011年10月26日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整体卷面整洁、美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答题规范,可加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了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的文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是多么简朴与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于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单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在不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1.下列对文章开头提到的“诗的特质”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B.小说和戏剧里面有趣的故事。
  C.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D.是“花架”上的“花”,即指“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
  2.下列对作者提倡青年读诗的目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消除对于小说戏曲的佳妙处的隔膜。
  B.超越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从而达到“真能欣赏文学”的境界。
  C.从读诗入手,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能欣赏诗,就能看到小说、戏剧中故事以外的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
  B.故事只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搭成花架的枯树,不值得一读,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
  C.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两首诗所写的故事都很简单,但语言简朴而隽永,非常富有诗的情趣。
  D.文末的“趣味”是指对于诗中的情趣以及表达这种情趣的艺术方法的了解和爱好。
  二.古诗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