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310字。
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命题人:王从好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及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对当前“时尚史学”的几点思考(许海云)
“时尚史学”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具体表现为社会传媒高调推出由各方专家对历史的“大众解读与评说”,同时伴之以大量带有“戏说、恶搞”成分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
“时尚史学”缺乏历史的现实价值表达。众所周知,历史认识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实,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价值导向,因为只有真实的历史,才具备历史的现实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教化功用,这一点早已为史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所决定。历史研究的目的于此,历史知识普及的目的也在此,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空前一致的。然而,历史学所普遍奉行的这一金科玉律,在“时尚史学”中却遭到质疑,甚至有被扭曲之嫌。
“时尚史学”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时尚史学”对此所做的解释是,它所面对的社会群体是普通大众以及历史爱好者,它的目标在于历史知识的传播而非学术研究。“时尚史学”这一凝固的模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使之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方法。
正因为如此,“时尚史学”似乎总是支离破碎,其兴趣点基本上围绕着一些固定的“热点”话题展开,而这些话题又总是和社会精英、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因此,“时尚史学”所讲述的内容几乎只能集中在历史上有限的、可讲的某些“英雄人物”,品说他们的丰功伟业、生活逸事、社会趣闻,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活动却熟视无睹。这造成了“时尚史学”的某种局限和肤浅,而这种局限与肤浅注定 其难以对历史有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注定无法取得本质性认识。
众所周知,历史研究与教育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在于占有充足的史料、科学的方法,上述两者构成了历史认知活动的基本要素。“时尚史学”既没有在史料上倾注功力,它只是简单地运用了一般性、常识化的历史资料;同样,“时尚史学”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创新,难成体系,治史者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描述,无法替代基本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缺乏史料与方法的历史研究与大众教育,无异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仅会制造大量谬误,而且也使其历史解释缺乏系统,这使“时尚史学”所体现的历史现实价值不能不受到扭曲。
鉴于其史料与方法的匮乏,导致“时尚史学”所关注的对象注定只能是历史个体,而非社会大众。“时尚史学”始终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其鼎立研讨的对象,因而表现出强烈的“精英史学”印记,而且治史者也只能采取叙事性的讲史方法,不仅形式单一,而且立论薄弱。因此,“时尚史学”的治史观念简单而且粗糙,其历史意识陈旧而且落后。在“时尚史学” 的论述中,历史不再是一种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现象、社会思想以及逻辑规律的混合体,而成为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历史故事。为了能表达这种温馨的历史故事,治史者们往往过分追求历史表达的方式,它所运用的历史语言虽然层峰迭起、波澜壮阔,但是许多定语却经不起推敲,缺乏科学的严谨性。此举严重削弱了“时尚史学”对历史的解释深度,使其历史结论流于平庸化、世俗化,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高度。
1、下列对“时尚史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社会传媒高调推出由各方专家对历史进行“大众解读与评说”的新现象。
B. “时尚史学”作为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以大量带有戏说、恶搞成为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背景和依托。
C. “时尚史学”由于其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和历史爱好者,所以似乎总是支离破碎,兴趣点基本上围绕着一些固定的“热点”话题展开。
D.“时尚史学”质疑甚至扭曲历史学所普通奉行的历史现实价值的表达,追求层峰迭起、波澜壮阔的历史语言的表达方式。
2、下 列不能证明“时尚史学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对自己的目标和所面对的对象的认定,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因而无法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方法。
B. “时尚史学”不认为历史认识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实,不认为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价值导向。
C. “时尚史学”所讲述的内容总是和社会精英、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却熟视无睹。
D. “时尚史学”充满了一个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历史故事,却消释了在丰富的历史现象中所蕴涵的社会思想、逻辑规律。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史学”的历史语言经不起推敲,说明其缺乏严谨的治史态度,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严重不足。
B. “时尚史学”对历史的解释流于平庸化与世俗化,是它在寻求历史现实价值的表达中太过功利化的表现。
C.因为“时尚史学”所关注的对象只是历史个体,所以就注定了它无法占有充足的史料和科学的方法。
D.社会传媒的“高调推出”客观上加速了“时尚史学”的平庸化、世俗化,消弱了历史的社会教化功用。
二、(3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