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8420字。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踟蹰(chí zhú)   静女其姝(shū)   尔卜尔筮(shì)      城隅(yú)
  B.煤屑(xiè)     载(zǎi)笑载言   千里迢迢(tiáo)     纤细(xiān)  
  C.荫庇(yīn)        亘古不变(héng)  脉脉含情(mò)       弥望(mí)    
  D.愆期(qiān)       隰(xí)则有泮      渐(jiān)车帷裳       汤汤(sh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最后,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曹操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前往游览观看的中外游客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C.几百元甚至不名一文的石头一旦经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就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
  D.我多次劝你见好就收,你就是不听我劝,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赔得精光,后悔也晚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D.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应对“恐怖事件”的先进设备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4分)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 “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