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职高课件共19张,教案约1400字。课件思路清晰,图文并茂,上课实用性强。

  《十首足矣》
  Ynini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
  2发掘所选唐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3领悟本文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
  教学重点:通过速读领悟文章的内涵。
  文章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教学难点:文章形式和内涵的统一。
  教学过程:1.速读全文,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来复述十首诗的作者、题目和内容。
  它们分别是:
  孟郊的《游子吟》
  杜牧的《清明》
  李白的《静夜思》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孟浩然的《春晓》
  李绅的《悯农》
  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可以选部分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2.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香港“最受欢迎唐诗选举”展开话题。唐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选出的10首,可谓名篇精品。为什么这10首会受到欢迎,原因何在?由此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依次引录10首唐诗,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美。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10首唐诗的意境,最为推崇的是名列榜首的孟郊的《游子吟》。因为诗中所歌颂的已不是单纯的狭义的母爱,而是诗中所蕴涵的对纯真人性的眷念与向往,并呼吁人们“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慈母”这一诗歌意想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博大、更具体。第3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报上所载的“一些令人难堪令人恶心乃至令人发指的报道”,从独特的视角做出假设——如果这些恶人读过一点唐诗,“引发出哪怕些微的感到与审美愉悦”,人性就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言辞中对唐诗所能产生的陶冶、教化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这两段是作者着墨的重点,《游子吟》中所蕴涵的崇高人性美与报道中丧失人性的恶性相对照,更显出人性的珍贵与伟大。
  接下来的9首,作者边录边析。无论是《清明》中的绵绵人情,《静夜思》中的乡恋之情,还是《登鹳雀楼》、《乐游原。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彻悟,以及另外几首诗中对落花的怜惜、对野草的赞美、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无不源于人世间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人性。文中,作者从诗的意蕴展开联想,联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丑陋行为,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从而激发读者去恶趋善,对人性美“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是全文结尾,点明“十首足矣”的道理——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沉湎于物欲的人们发出呼唤:读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十首足矣”。文章的结尾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有着使人掩倦而回味无穷的意蕴。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文章语言质朴,思想深邃,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贯穿十首诗的红线是对纯真人性的眷恋向往,散而有序。
  文章选材详略得当,文中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