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370字。

  新建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月考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杨  琼            考试范围:必修一(一.二.三单元)
  时  量:150分钟          总    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 (18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戮力(nù)    浸渍(zì)    长歌当哭(dàng)    痛哭流涕(tì)
  B.青荇(xìng)   攒射(cuán)   浪遏(è)飞舟     博闻强识(shí)
  C.游说(shuì)  弄堂(lòng)    拭(shì)目以待     百舸争流(gě)
  D.彳亍(chù)   解剖(pōu)   挥斥方遒(qiú)   按剑而跽(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篱笆     踌躇     赁屋     短小精悍
  B.菲薄     碟血     瞋目     黯然神伤 
  C.作揖     呻吟     蹒珊     陨身不恤
  D.竞争     荆棘     廖廓     泪下沾巾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在东欧国家部署反导弹系统战略计划的,因为美国此举本来就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4.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教版《语文》新诗单元选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旧体诗词。
  B. 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C.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大约一百多位参观者。
  D.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下列各项中,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出生以后,就和母亲及女仆佩葛蒂一起生活。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大卫的身上,他们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B、佩葛蒂先生自己没有结婚,却收养了一对孤儿:外甥女艾米莉和侄儿海姆——他俩的父亲都是葬生大海的渔民。佩葛蒂先生和他们相亲相爱地过着日子。
  C、狄更斯是一位有着艺术独创性的伟大天才,他塑造了许多人物,如淳朴善良的佩葛蒂,美丽真诚的阿格妮丝,阴险小人希普,债多不愁的维克菲。
  D、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里,对大卫很好的老师麦尔先生,因为贫穷而遭到富家子弟的凌辱,以及势利校长的解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1987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1987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时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