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小题,约11550字。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及试卷上。
  2.请把1-6、12-14题答案涂于机读卡上;其余做在试卷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宫一号:中国宫  中国梦
  千年流淌的弱水河,目睹了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又一次勇敢起航,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浩瀚太空迎来第一座“中国宫”。
  东经100度、北纬40度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酒泉卫星发射场上,一枚乳白色的长征火箭,稳稳托举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静静地依偎在高耸的发射塔架上,箭指苍穹。修长的箭体上,金黄“神箭”两个大字清晰可见;包裹着天宫一号的整流罩上,五星红旗的图案绚烂耀眼。各种口令和报告声此起彼伏,30多台广测、遥测、雷测设备,一起对准了发射塔架方向,一个个地面航天测控站闻令而动。
  “……5、4、3、2、1。点火!”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人们仿佛看到:53年前,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这位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着桌子给官兵打气:“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他们能造导弹,咱们就搞不出来?搞!”53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47颗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创造了包括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无人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在内的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个第一”,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53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无怨无悔地来到荒凉的戈壁大漠,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仅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就长眠着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13位将军、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员。
  大团的蒸汽和烈焰从火箭底部猛地涌了出来,一束明亮的橘红色火焰喷薄而出,托举着高大的火箭,向着无尽的星空,扶摇而上。静寂的戈壁滩上响起震天撼地的巨响。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划破无边的长空。渐飞渐远的火箭,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汇入墨色的天幕。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此时此刻,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心,紧紧追随着天宫一号不断延伸的航迹。紧紧牵挂着天宫一号不断攀登的足迹。
  人们不会忘记,50年前,前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40年前,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人们不会忘记,浩瀚宇宙那曲嘹亮的“东方红”,“航天英雄”杨利伟那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肺腑之言。50多年来,直面差距,不惧挑战,中国航天人奋起直追,在太空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
  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稠密的大气层,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热烈的掌声中,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个第一诞生!人们期待着一个月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完美对接!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号”》相同的是: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B.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相同的是: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架,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感情。
  C.本文与《飞向太空的航程》不同的是:《飞向太空的航程》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不像新闻,而本文则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航天史只是背景材料。
  D.本文与《包身工》不同的是:虽然都表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但《包身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本文则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心,紧紧追随着天宫一号不断延伸的航迹。紧紧牵挂着天宫一号不断攀登的足迹”是一语双关。
  B.“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指的是“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稠密的大气层”。
  C.“热烈的掌声中,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个第一诞生”指的是“浩瀚太空迎来第一座‘中国宫’”。
  D.“中国宫,中国梦”指的就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47次飞行”。
  3.对本文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本文导语部分是1、2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B.本文主要交代了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事实,也赞颂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所以,中间部分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无怨无悔地来到荒凉的戈壁大漠,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有离题之嫌。
  C.“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D.一个月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