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820字。

  201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考点阐述
  考试内容:
  古文阅读•高考考查内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古文的标准
  ⑴词汇为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
  ⑵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
  ⑵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
  ⑷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较少;
  ⑸文章的整体风格属于典范作品。
  考点分布:
  按2011年《考试说明》的说法,“文言文阅读”考点如下: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试题回顾
  下面是近三年全国卷Ⅰ和浙江卷高考文言文试题简析:
  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
  高考文言文阅读,虽然选取的是课外文段,但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绝大多数见于课文。
  (1)、积累实词。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都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复习时,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可有针对性地复习课文,加深对一些实词的理解与记忆。接着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形异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虽然数量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同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这样,既形成了文言文知识网络,又加深了对典型例句的印象。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
  抓好课内基础知识,这仅是第一步,还应该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提高解题应试能力。所谓“合适的训练材料”,要求试题典范标准,贴近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区分度,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测试点都能在题目中得到反映,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要具工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
  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择答案,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
  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1、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
  确项。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实词解释题)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
  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么通过看最
  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要求: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
  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
  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学生当中这种情
  况存在非常普遍。教师必须要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