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6张,教案约1470字。
香玉 知识技能:1.分析小说结构,体会结构之美; 2.分析探讨小说主题; 3.把握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 过程方法:合作探讨 情感态度:理解小说的反封建礼教意义和理想性价值,辨证地评价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分析艺术手法,了解《聊斋》的“双美”艺术。 教学难点:辩证地评价小说的主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听电视剧《聊斋》的主题曲《说聊斋》,谈谈听曲心得。 二.探究活动1:梳理结构,分析情节。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合分有度、明暗相映、虚实相生、首尾圆融”的结构特点) 问题1:小说能否改名为《黄生》或《绛雪》? (不能,因为香玉是线索人物,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三.探究活动2:分析主题 问题2: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主题? (爱情和友情) 问题3:黄生对香玉的爱情经历了怎样的深化过程? (爱其“艳丽”——爱其才情——爱意弥深——为爱而化) (品味细节:“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 (小说主要是通过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来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的真挚爱情。) 问题4: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绛雪之间的友情呢? (绛雪最初不愿与黄生见面,是因为她认为“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但是在对香玉的共同怀念中,在了解了黄生至情至性之后,她才与黄生交往。) (后来,绛雪有难,黄生立即赶去救助,他的至诚待友,终于赢得了绛雪最后以死相报。他们的友谊虽不是那么炽烈,却也超尘脱俗,自然真诚。) 问题5:请结合黄生与绛雪的交往,分析黄生的思想性格的变化。 (轻薄——用情不专——高尚纯洁) 问题6:你对小说中的爱情和友情作何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真诚的友情,尤其是对男女之间的友情的描写,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人性理想。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男权思想。) 问题7:香玉被迁致死,绛雪险遭砍伐,黄生终遭斧斫,这些情节是否别有寓意? (借此表达“完美的人情或人性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 四.探究活动3:艺术手法(物性与人性结合) 问题6:(物性)小说是如何表现香玉和绛雪的物性的? (香玉是白牡丹,身着“素衣”;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 (绛雪是耐冬,即红山茶,身着“红裳”;耐冬高大,绛雪坚贞。) (品味细节: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