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30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江苏  秦  葆   万春芬
  【导语】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语出《战国策•赵策一》),是说不忘记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人虽然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有可能天天面对同过往相同的处境,却不知所措。人生要学会借鉴,正如我们剖析“沉舟”就是为了“千帆过”;我们分析“枯木”就是为了“万木春”……中华自古圣人辈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老祖先的智慧,更没有理由否认这些至理名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才能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范文引路】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站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姿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间,我有点儿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凡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儿砸了下来,劈头盖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残垣断壁一起落泪哭泣……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赏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血性;勿忘国耻,历史才不会重演;勿忘国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十年前清寂的圆明园和十年后喧嚣的圆明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