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6040字。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谊期中联考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共6页)
  注意:1.请将试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为100分卷,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蜕(tuì)变    龟(guī)裂   绯(fēi)红  长歌当(dàng)哭 
  B.渣滓(zǐ)      逋(bū)慢     床蓐(rù)    殒(yǔn)身不恤
  C.坳堂(ào)     圜(yuán)墙  菲(fēi)薄   残垣(yuán)断壁
  D.悄(qiāo)寂   浸渍(zì)     濒(bīn)临    流觞(shāng)曲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纹身   奥秘   偃仰   门衰祚薄     
  B.碟血   挣揣   琐屑   蜗角虚名
  C.绚美   坚忍   磨砺   放浪形骸    
  D.伫藏   攒射   镌刻   不落窠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
  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满志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B.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所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
  绝不是耸人听闻。
  D.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惟妙惟
  肖,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动车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查明事故原因,作出妥善处理,坚决防止类似事故不再
  发生。
  B.服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如果食用酱油制成的小菜,就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
  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D.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5.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西厢记》)
  ——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C.“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认为自己有贪生恶死的“私心”,如果平庸地死了,自己的文章就不可能在后世显露,他为此感到遗憾和痛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实为虚妄之词,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6.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书信的一种,一般是用来向君主陈情的。《出师表》也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
  B.《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庄周的作品,它表现了庄子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向人们阐述了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达到绝对自由无所待的“逍遥”境界。
  C.《楚辞》是战国时屈原的诗歌总集。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D.曲是继诗、词以后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也是配乐歌唱的诗,字数规定严格,但可以加衬字,多使用口语。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是在唐宋以来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戏剧形式。
  7.仿写下面句子。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6分)
  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8-10题。(6分)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②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8.你如何理解第①段中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分)
  9.第①段中的“庸人”和第②段中的哪类人相似?这类人有什么特点?(2分)
  10.对“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