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9380字。
桂林十八中10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唐泓清 审题人:秦勇明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30分)
一、基础知识(1—4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踟蹰(chí ) 菲薄(fěi) 喋血(dié) 靡室劳矣(mǐ)
B. 浸渍( zì) 歆羡 (yīn) 庐冢 (zhǒng ) 殒身不恤(yǔn)
C. 慰藉(jiè) 勾当(gōu) 炽烈(zhì) 装模作样(mú)
D. 重创 (chuāng ) 塑料 (suò) 皈依 (guī) 目不暇给(jǐ)
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经》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与北朝名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继承了北宋苏轼的豪放风格,在中国词坛上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与苏轼有“苏辛”之称。
D.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著有《白石道人诗集》。他的《扬州慢》,触景生情,抒发了强烈的离愁别绪,影响很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梦游天姥,无限美景目不暇接,但诗人还未登堂入室,就魂悸而魄动,又回到了令人痛苦的现实中。
B.“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这个评价很精辟,见仁见智。
C.诗人写到这里虽意犹未尽却毅然收笔,全诗至此戛然而止,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琵琶行》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描绘音乐的经典作品,白居易对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描写出神入化,令人陶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杜甫晚年不仅顽强地与贫困、疾病作斗争,而且忧国忧民,写下了《登高》《登岳阳楼》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B. 唐诗宋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绝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不会因岁月的落伍而更替。
C. 苏轼虽然政治上失意,但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感受非常复杂。赞美少年得志的周瑜,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就是他最初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初衷。
D.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随着超介质材料的应用,研发隐身斗篷成为一大热门。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一件丝绸隐身斗篷,能使光线弯曲绕过,使其覆盖的物体隐形。
以往的隐身衣还属于应用超材料的光学技术,并非真正的衣物,而这件“隐身斗篷”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它由丝绸制造。虽然仍未能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隐身”,它只在电磁波和红外线之间的太赫兹波段才起作用,但研究人员相信,随着技术发展,将能制出适用于更短波长的隐身衣,甚至在可见光下也能隐形。
这件丝绸隐身斗篷覆盖着一层金质螺旋纹理,每个微小的螺旋线都是一个“开口环谐振器”。开口环谐振器对光有神奇的效果,能吸收或反射一定波长的光或使光线弯曲绕过目标。丝绸超材料上每平方厘米分布有1万个隙环谐振器。
通常,太赫兹光波能毫无影响地穿过丝绸,而光线照射到新型介质丝绸上时,会产生共振。这种丝绸只在非可见光领域起作用,研究人员更寄希望于它在医学上能有出色表现,使人体或目标隐形不见。
由于丝绸具有“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时不会引发免疫排斥,这种介质丝绸可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研究放射线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医疗中用它覆盖器官,这样就能更好地看到被器官挡住的部分。它也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传感器,当血糖浓度改变时,超材料也会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