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30字。

  鉴赏诗歌切入点(结合《3+2》P193“突破难点”)
  林燕
  1、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
  又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其他诸如: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2、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004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