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510字。

  瑞安中学2011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审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五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浩瀚(hàn)   红缯(zèng)  激湍(tuān)  槲寄生(hú)
  B.笑靥(yàn)  浸渍(zì)      创伤(chuāng)  逶迤(wēi)
  C.险衅(xìn)  锦囊(náng)  骄横(hèng)  龟裂(jūn)
  D .嘶哑(sī)  叱咤(chà)  铁臼(jiù)  缉查(j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殚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C.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炫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D.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穷。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人间理性都      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②两者之间有时也相互模仿,比如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者的抵抗       ,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③与常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搞点突出优点。DNA分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常规电子元件小得多,     可以小到它的十亿分之一。
  A.慰藉   外强中干   甚至          B.抚慰   外强中干   甚至
  C.慰藉   色厉内荏   而且          D.抚慰   色厉内荏   而且
  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有误的是
  A.电影《歌舞青春》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青春偶像片,2010年10月我们将在重庆大剧院看                            到原班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
  B.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温州市警方                    与工商等部门同心协力,一举摧毁了多个此类窝点。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又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D.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致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行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收益分成的结果。
  B.博士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C.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的时候,各地校友向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D.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的现状。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瑞典皇家学院10月6日宣布,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三三位科学家。
  C.中国20岁的女作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吉布斯表示(该刊资深编辑),这只是体现了当选人物的新闻性,并不一定是一种荣耀。
  D.不久前,我国网络团购行业成立了“中国诚信网络团购联盟”,对于这样的首个民间诚信组织,监管者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B.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其中最主要的,是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二十多篇作品。
  C.《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D.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