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540个字。按天津市中考题型设题,考察第四、五单元,重点突出。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嗔怪(chēn)尴尬(gà)朴刀(pǔ)面面先觑(qù)
B.庖官(páo)谮害(zèn)傅采(fù)拈弓搭箭(zhān)
C.带挈(qiè)藻饰(zǎo)压榨(zhà)契而不舍(qiè)
D.腻烦(nì)揣摩(chuǎi)星宿(xiù)自暴自弃(b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B.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D.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A.排比夸张夸张比喻B.排比反问夸张引用
C.对偶反问反问引用D.对偶夸张反问比喻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