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7140字。
安溪八中2011—2012学年高一年第一学段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炳贵 2011.11.09
一、填写(12分)
1.补写名句名篇及填空(一小题1分,共12分)
(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3)(轲)又前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5)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 酒》)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的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而《史记》开创了 体,其作者则是西汉的司马迁。
二、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共27分)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语段,回答问题。(一小题3分,共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夜缒而出 夜:在夜间
B.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
C.敢以烦执事 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
D.与郑人盟 盟:建立同盟
3.下列句子中补出的主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 B.(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烛之武)见秦伯
4.烛之武不去劝说晋侯,而去劝说秦伯的主要原因是( ) (3分)
A.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B.主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
C.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
D.秦国最为强大,如被说服,晋国最小,就无能为力了。
5.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夜缒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义勇精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利。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D.“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晋文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计好了防御工事。
(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每题3分,共15分)
齐攻鲁,至其郊,望见野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疾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
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之曰:“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妇人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将及于追,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于是齐将案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