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7400字。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第三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湖南师大附中
  2011级高一(上)阶段性检测卷2
  语  文
  总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组题:周  红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8 9 10
  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8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      脉脉(mò)   平平仄仄      蓊蓊郁郁(wēnɡ)
  B.猗郁      婆娑(suō)   夙兴夜寐      揠苗助长(yà)
  C.箜篌      落蕊(ruǐ)   概当以慷      青青子衿(jīn)
  D.磬石      踯躅(chú)   雨雪霏霏      否极泰来(pǐ)
  1.B(A蓊wěnɡ;C概-慨;D.磬-磐,躅zh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川剧变脸表演时,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狼图腾》里作者笔下的草原狼,既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既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这部书堪称为一部力透纸背的大书。
  C.中国当代艺术有某种哗众取宠的特征,大量的作品,虽然在短期内或许会成为市场的热点,形成一段时间的行情,但是从本质上是一文不名的。
  D.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农民难以忍受。
  2.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绘画遒劲有力;形容诗文作品深刻有力。该词用在句中合乎语境。A稍纵即逝:纵,放任,不约束。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形容时间、机会等容易失去。此处可用“瞬息万变”。C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此处可用“一文不值”。D换汤不换药:意思是煎药的水换了,但药方却没有变。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从语境中看不出“镇领导”办事的形式、内容上较以前有无改变,只能说明办事的形式和内容不符,适合用“挂羊头卖狗肉”一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市出售的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B.此书集录了他多年来对先秦诸子进行研究时写下的大量随笔,这是他塑造吕不韦这位被历史蒙垢的先秦时代伟大形象的学术基础。
  C.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D.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加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3.C(A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B“蒙垢”即蒙受耻辱,与“被”语义重复,应改为“在历史上蒙垢”。D“加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
  4.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④③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4.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第5~6小题,每小题2分,第7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叶沃若        沃若:润泽的样子
  B.于嗟女兮        于嗟:叹息,“于”通“吁”
  C.女也不爽        不爽:指不爽快
  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门生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是得意,就让孔子的门生给他磕头。
  孔子的门生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孔子的门生非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特点:                                 ▲                                     
  态度和方法: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给事中余懋学请行宽大之政,居正以为风己,削其职。御史傅应祯继言之,尤切。下诏狱,杖戍。给事中徐贞明等群拥入狱,视具橐饘①,亦逮谪外。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居正阳具疏救之,仅夺其职。已,卒戍台。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