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0字。

  《阁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
  二、作者作品简介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