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30字。

  《雨巷》导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杜春霞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8-29
  班级¬¬¬¬¬¬¬¬¬¬¬¬¬¬¬¬¬¬¬¬_______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真揣摩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2、领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体味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4、背诵这首诗歌。
  【重点难点预测】
  1、理解诗歌中重要意象的特点。
  2、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