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66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012届高三第3次月考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唐有益    审题人:刘太平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熨帖(yù)     排场(chǎng)      家给人足(jǐ)     人影幢幢(chuáng)
  B. 佣金(yòng)   蛰伏(zhé)        久假不归(jià)     踽踽独行(jǔ)
  C. 毗连(bí)      攻讦(jié)        拾级而上(shè)     力能扛鼎(gāng)
  D. 愀然(qiǎo)    翘楚(qiáo)       瞠目结舌(chēng)  锃光瓦亮(zhè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按揭    副增长    殚精竭虑    宁缺毋滥
  B. 侦缉    和事佬    呕心沥血    题纲挈领
  C. 沉疴    挑大梁    刚愎自用    玩世不恭
  D. 防害    挖墙脚    涸泽而渔    既往不咎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把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B.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有卓越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他的去世是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C. 受“限购”政策影响,不少地产商开始对艺术品收藏跃跃欲试,有人预测,今后几年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将会持续走高。
  D.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与家庭影院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现在有许多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家庭影院的高清视频播放功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 中国足球水平低,丑闻不断,这不仅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而且毒害了社会风气的改善。
  C. 全年高招艺术类考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D. 十月金秋是九寨沟最迷人的季节,缤纷的落英在湖水上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澄净,自然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