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字。
分清角色,多项立意
高考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大类。分析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材料作文自2005年重出江湖后就备受青睐。最近四年呈明显上升趋势,08年达到七家,重新引起关注。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丰富多彩,故事类是其重要的一种,如08年的全国卷一就是寓言故事。
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一向较难,很多考生因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造成跑题,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何准确地解读故事类材料?只要是故事,总有不同的角色,抓住不同角色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提炼不同的中心,选择最佳的立意。
例一:阅读下面材料,进行多角度立意。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外,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列子 汤问》
这则故事情节很简单,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主要是写薛谭能接受教育继续深造的故事。
1、薛谭:薛谭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中如何?
(1)“未穷其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以提炼观点:学无止境,岂可浅尝辄止?或:一个人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2)看到秦青高超的技艺后“乃谢求反”,说明薛谭有所感悟,能迷途知返,提炼的观点:知错即改,为时未晚。
(3)“未穷其技”,急于辞别回家,这样便导致所学的歌唱技艺半途而废,从而可以立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4)但薛谭最后“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索,应该立论:“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广投名师博采众长,何必“终身不敢言归”,提倡“学生既应虚心求教,也应当有胜过前人、超过老师的抱负和信心”。这个观点比较新颖,有批判性。
2、秦青:作为一个老师,他对于有自满情绪的学生没有厉言正色,严词斥责,而是用事实、用自己高超的歌唱艺术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深刻地感受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懂得不断进取的道理。可立论:
(1)、教育要注重方法,善于引导。或是:春风化雨,高歌感人。
(2)、言教不如身教。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例二:阅读下面材料,进行多角度立意。
鲁有执竿而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
-----《笑林》
本故事中总共提到两个人:执竿人和老者。执竿人又可分在老者出现前和老者后,这样提炼观点的角度最基本的有三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