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50字。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戏曲知识,以利于分析理解戏曲文学作品;反复加强语
  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听、读、看戏曲作品,品味语言,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理解语句的丰富内涵,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看、听、演等不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学的兴趣,发掘学生的个性优势,以更好地落实对其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阅读和鉴赏戏曲作品,体会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进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二、 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教学,计划《窦娥冤》2课时,《牡丹亭》2课时,《杨门女将》《红灯
  记》共2课时。
  建议:
  《窦娥冤》
  1、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关汉卿、中国戏曲、元杂剧等方面的知识材料,课上交流整合,师生共同梳理。
  2、教师介绍诵读曲词与宾白的注意事项与要求,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本剧的基础上,了解情节安排与人物性格,背诵[端正好]。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词句(参考“单元作业”语言推敲部分),了解窦娥的人物命运和思想价值。
  4、精读“三桩誓愿”,体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写法中,人物情感的精彩表达,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四单元“探究提示”2、3、4组织讨论或留课后作业。
  5、各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如关汉卿作品比较,将主人公窦娥冤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现代戏剧《白毛女》中的白毛女进行人物性格与命运异同的比较分析。
  《牡丹亭》
  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背景材料的搜集整理,课上展示预习成果,让学生充分参与并拥有成就感。教师据此确定下一步教学中补充落实双基的内容。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赏读,初步进入情境。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词句,体会主人公珍惜青春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反复诵读,鼓励学生翻唱曲词,教师可据此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程度,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杨门女将》
  1、在学生预习杨家将背景、故事基础上,理清杨家人物关系及发展脉络。
  2、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如宋仁宗的懦弱无主见,王辉的求和丑态,寇准的足智多谋,佘太君的坚韧报国。
  《红灯记》
  1、 诵读是此课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可使学生分角色朗读。
  2、 品味李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戏剧中的突出作用。设题讨论:在痛说革命家史时,作者给李奶奶安排的语言有何特色。
  3、 探究佘太君、李奶奶、赵太后三位老太太的不同,使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比较文学的分析、表达。
  4、 有条件可让学生排练、演出《红灯记》、《沙家浜》片断。(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精彩片断,三五分钟即可)
  《窦娥冤》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创作背景,了解、积累元杂剧的相关文学常识。
  (2)阅读文本,把握本剧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帮助学生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