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460个字。

  2011—2012学年长春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一、生命的琴弦(20分)
  吴志翔
  又是一个无法消遣的夜晚,又是坐到桌前,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图而烦躁不安,目光在书架上游移不定,随手抽出一本书,读不上几行,就搁下了。我觉得日子停留在原处,今天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对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求闻达,只愿生活充实,多一点快乐,多一分情趣,因为在欲望的折磨和自身的匮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我说我认清了自己:我既不能弹出一串美妙的音乐,又不能研究出一项造福人类的成果,同样,也不能写出什么划时代的巨著。我没有天赋,太平庸,太寻常。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从前的理想,因为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为缥缈的未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的——为了未来必须失去现在!所以,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睡懒觉,看风景,听流行音乐,看闲书,瞎聊天,有时则据案枯坐无所事事直到一天时间悄悄溜走。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每晚躺到床上睡觉时,内心总冒出一阵阵无名的空虚。自愧自责的情绪使我入睡前的心境非常恶劣。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忏悔着进入睡乡。如此这般,三番五次,忏悔成为自我惩罚,誓言则仅仅沦为仪式。
  瞧,我不再执著,想自在生活,可是得到些什么呢?我解放了,我自由了,可我并未因此体会到生命的欢欣。我没有折磨自己,苦苦追求,没有向往通过奋斗获得什么,我不视“价值实现”为绝对价值,我似乎悟透了财富、知识、声誉、成就的空虚和脆弱,它们不过都是“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东西而已。钱钟书先生有诗云:“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既然喜食人间烟火,既然热爱红尘亲切、人伦和美,那又何必学嫦娥奔月,过寂寞的生活呢?我们的很多追求都是不免如禅宗所谓“得鱼忘筌”,或者像蜂蝇往糊着窗纸的光明瞎闯,却不知道返身从门口走出一般。记得梁实秋和钱钟书都引用过这个禅宗讲义。从这个禅宗讲义的道理来看,皓首穷经做学问,或者殚精竭虑干事业,最终都免不了越来越偏离生命的本真。可是,我想明白了,也同样苦恼和厌倦了。
  二、生命的瀑布——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20分)
  杨晓雷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提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广东,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虎门销烟,广东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的日子。
  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来到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布置得十分简朴,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林则徐是在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前途一片黑暗。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时间: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经历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赴浙江军营效力、革去“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王鼎以死相谏,亦无法改变林则徐流放的命运。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